1.防止设备损坏与电力事故
电缆长期浸泡在积水中会导致绝缘层老化、金属部件腐蚀,甚至引发短路或火灾。例如,山西长治特高压变电站曾因电缆沟潮湿导致电缆发霉、凝露严重,存在重大安全隐患。积水还可能通过电缆沟渗入开关柜,威胁核心设备安全。
2.保障数据准确性与响应时效
传感器若因污垢或腐蚀失效,可能导致数据失真。例如,水位数据异常可能延误排水决策,如不及时处理,积水可能迅速蔓延至站内设备区域。实时监测系统可确保数据实时传输,报警响应时间可缩短至1秒以内。
3.降低运维成本与人工风险
传统人工巡检效率低且危险,尤其在暴雨天气。无人值守监测系统可自动处理积水,减少人工干预,同时避免人员进入狭窄电缆沟道的风险。
4.适应复杂环境与气候变化
地下变电站常位于低洼或近河流区域(如陕西鄠邑区),易受地下水位上升或强降雨影响。2024年鄠邑区因连续暴雨导致电缆沟积水3000立方米,通过高功率排水设备(如“大白龙”方舱)才化解险情
1.雨季与洪水期
强降雨导致地下水位骤升,电缆沟易积水。例如,西安鄠邑区供电公司在暴雨后多次使用每小时1000立方米排水量的设备紧急抽排。
2.高湿度与密闭环境
地下电缆沟通风差,潮湿空气积聚易引发凝露。山西长治变电站通过安装自动除湿系统(如SPR-DLG-I型),将湿度从84%降至安全范围。
3.无人值守站点
采用在线监测系统,实时传输数据至远程监控中心,确保即使无人值守也能快速响应积水报警。
4.老旧基础设施区域
设计缺陷或排水系统老化的站点需加强监测。例如,某些电缆沟因坡度不足导致积水汇聚,需通过传感器动态调整水位阈值。
1.传感器选择
祥为光电式水浸传感器:报警感应迅速;
祥为水浸传感器:控制器加水浸绳的模式,水浸绳可以根据现场的长度来布置,实现线性检测。
2.系统集成
有线(RS485)通信,确保信号稳定。
3.智能联动
发生水浸时自动启动排水泵(如PID控制调节泵速)或关闭防汛门,部分系统还可联动除湿设备。
4.维护难点
传感器需每3-6个月全面维护,包括清洁、校准和部件更换;暴雨后需立即检查设备状态。
地下变电站电缆沟积水监测是电力安全“生命线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必要性体现在事故预防、运维效率提升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。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传感器抗污性、通信可靠性及智能诊断能力,以应对极端天气和复杂工况的挑战。实际应用中可参考陕西、山西等地的防汛经验,结合自动化监测与高机动排水设备,构建全方位防护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