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深圳市祥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!

您可能会搜索:

新闻资讯 News
首页  >  新闻咨讯
发布时间:2025-2-28 10:06:50
危险废物填埋场的规范化环境管理

一、管理体系与基础要求

危险废物填埋场2

1合规性建设

资质与许可:必须持有《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》,严格执行《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》(GB 18598-2019)及地方环保法规。

分区设计:按危险特性划分填埋区域(如重金属区、有机废物区、酸碱废物区),设置永久性标识牌,严禁混填不相容废物(如酸性与碱性废物)。

2、入场控制

预检测机制:所有废物入场前需检测pH值、重金属含量、闪点等指标,符合《入场限值清单》方可接收。

信息化追溯:建立电子台账系统,记录废物来源、成分、数量及运输单位,实现“一废一码”全流程追踪。

二、填埋作业技术规范

1防渗系统与施工

多层防渗结构:底部铺设“压实黏土层(≥1.5m+HDPE膜(双层,厚度≥2.0mm+土工布”组合,渗透系数≤1×10⁻¹² cm/s

施工监理:防渗膜焊接须通过气密性检测(气压0.2MPa,保压5分钟无泄漏),并留存影像资料备查。

2分层填埋与压实

单元化作业:单日填埋厚度2m,每层压实密度≥0.9t/m³,填埋单元间隔设置导气石笼。

覆盖标准:当日填埋结束后覆盖0.5m厚黏土或HDPE膜,防止扬散与雨水渗入。

三、环境风险防控措施

1污染物监测体系

地下水监控:布设至少3口监测井(背景井1口、污染扩散井2口),每月检测砷、汞、COD21项指标,数据联网至生态环境部门。

气体管控:填埋气(甲烷浓度>5%时)需经活性炭吸附+火炬焚烧处理,安装在线监测报警装置。

2渗滤液处理

收集与预处理:采用HDPE导排管+集液井,渗滤液经混凝沉淀+高级氧化工艺预处理,确保达到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》(GB 8978-1996)后转入危废处置设施。

四、应急与长效管理

1突发事件应对

应急预案:制定泄漏、火灾、暴雨等场景处置方案,配备应急池(容量≥最大日渗滤液量)、吸附棉及中和药剂。

演练与培训:每季度开展应急演练,作业人员每年接受20学时安全培训。

2封场与后期维护

场标准:最终覆盖层包括排水层(30cm砂砾)、防渗层(HDPE膜)、植被层(1m种植土),坡度≤10%以利排水。

长期监护:封场后持续监测30年,每5年评估防渗系统稳定性,修复退化植被。

五、智能化升级方向

1物联网应用:部署渗漏在线监测传感器、气体探测仪等设备,实时传输数据至监管平台。

2无人机巡检:每周航拍填埋场表面,AI识别裂缝、沉降等异常迹象。

3区块链存证:关键环节(入场检测、防渗验收)数据上链,确保不可篡改。

危险废物填埋场1

规范化管理需以“源头严控、过程闭环、末端保障”为核心,通过技术升级与制度约束,最大限度降低环境风险。填埋场运营方应定期开展环境风险评估,主动公开监测数据,接受公众监督,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安全的平衡。

上一篇: 半导体行业液体泄漏场景、危害与解决方案及未来趋势分析
下一篇: 如何选择适合的水浸传感器?